百度 前不久,有记者在综合实力百强县中的几个县级市采访,意外地发现竟买不到城市畅销报刊,问苟延残喘的报刊亭经营者,有的压根儿不知道有这等名报名刊;一些强县竟连一座影剧院也没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或残缺不全,或破败不堪,或名存实亡改做了其它…… 不是饱暖思文娱么?可在这些应该文化繁茂的地方和单位,恰恰让人看到了文化的窘迫与无奈,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浪潮之中,一个个小康村、一座座小康城镇竟唱起了文化空城计!要说时下,文化多多,已经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步。
央广网银川8月1日消息(记者齐平)8月1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活动在宁夏图书馆举行,邀请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陈同滨,作题为《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主题演讲。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齐平 摄)
陈同滨进行主题演讲(央广网记者 齐平 摄)
西夏陵研究保护历时53年,申遗工作历时15年,今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宁夏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宣讲中,陈同滨从建筑史研究角度对西夏陵遗址的历史信息与考古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辅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述遗产特征,并提出遗产价值。
讲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齐平 摄)
杨柳进行致辞(央广网记者 齐平 摄)
“西夏陵申遗成功既是对过去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肯定,更是传承发展新的起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柳在致辞中表示,宁夏将借此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保护世界遗产与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入挖掘和阐释西夏陵的历史文化价值,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编辑:吴佳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