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后为消除痕迹躲避追踪,仲某尝试使用了该网站的私密钱包功能,将10枚比特币投入私密钱包内,但该功能后被证实为钓鱼网站,存入的10枚比特币已无法找回。

从深山到社区,从破旧土坯房到美丽庭院,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致富……近年来,宁夏银川遵循“以致富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就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落脚点”的工作思路,通过抓谋划促发展、抓统筹促提升、抓聚力促结合、抓重点促全面、抓督导促实效,全力推动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让移民群众实现了从“搬得出”到“能致富”的华丽蜕变,奏响了“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温棚经济成为增收致富主引擎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银川永宁县望远镇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移民群众骑着电动车穿梭其间,忙着打理蔬菜瓜果。作为宁夏规模最大的“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区,富原社区也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重点社区。2022年以来,为拓宽就业渠道,让移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与增收,望远镇启动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项目,分两期建成85栋温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移民”模式运营。社区一方面组织移民外出学习,另一方面联动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经过多年发展,移民逐步掌握种植技术,让温棚经济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引擎。

移民黄存仁今年承包了3个蔬菜大棚,凭借在社区培训班上学到的种植技术,以及科技特派员定期上门指导,种出的西红柿品质越来越好,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园区大棚经过智能化改造后,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棚内动态,远程调控温度湿度,种植效率大幅提升,助力黄存仁等移民实现了增收梦。“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现在不用出远门,在家承包大棚一年纯利润就有七八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黄存仁的话语里满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据富原社区党支部书记姬春介绍,移民创业园采取“社区管理+移民自主经营”模式,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等市场需求旺、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年收益达300万元。社区还建立了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分红36万余元,受益群众400余户,并用大棚收益连续两年为27名大学生发放奖补4.3万元,让产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移民。

富原社区搬迁后还经历了从“融入难”到“居住安”的转变。移民群众刚从农村转向城市生活时,因生活习惯与环境适应问题,经常会发生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后来,社区成立了“石榴籽”警务室,创新组建了“乡里乡亲调解队”,汇聚各族热心居民及党员骨干,在围桌共话、茶叙家常中化解矛盾,绘就“矛盾不出居、隐患不过夜、服务零距离”的共治同心圆。在社区与群众共同努力下,矛盾纠纷已一年比一年少。今年,社区深化共治格局,成立治保委员会,组建了由各族群众构成的“小陀螺义警队”,用“小陀螺”转出大平安。

孩子在文化广场嬉戏,老人在民族团结长廊下棋聊天,各族居民一起学技能、办活动,这些已经成为富原社区的日常,昔日的“移民安置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园”。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过得好”,富原社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劳务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精彩。

从“移居”到“宜居”再到“乐居”

盛夏时节,走进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青砖黛瓦,绿树环绕,街巷整洁,徽派特色的漂亮民居与远处的贺兰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作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村,润丰村取“润泽一方,五谷丰登”之意。2017年8月,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327户1338名村民搬迁至此,在这片新土地上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搬迁伊始,银川市和金凤区两级政府就为移民配套了人均22平方米的住房,每户1亩水浇地,还建设了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宽带、有线电视、天然气等全部入户,从根本上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润丰村村民惠哈卖一家从偏远山沟搬进了塞上新农村,开启了生活新篇章。惠哈卖感慨道:“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全家从山沟里搬了出来,住进了这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心情每天都格外舒畅。现在,我每天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庭院,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整天都会感觉神清气爽。”

“搬过来的时候,镇上和村上已经帮我们把菜园的墙砌好了,我在菜园里种上了辣椒、西红柿,院子里特别漂亮。”惠哈卖告诉记者,尽管带孩子很忙,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搬迁是起点,致富是关键。润丰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程说,润丰村距银川市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周边河流、园林密布,加上独具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村里将耕地量化分配、统一经营,整合扶贫资金与合作社自筹的资金,建成了有113栋设施温棚的农业产业园,以“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鲜食葡萄、樱桃、吊瓜等作物,并引进企业在典农河畔打造了利思?田园蜜语生态园,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润丰村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发展格局。

为拓宽增收渠道,村里还组织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联系周边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如今已形成以绿化、保洁、餐饮、保安、建筑为主的劳务输出格局,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王鹏程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利思·田园蜜语生态园和润丰宿集都会迎来很多游客,他经常开着观光小火车接送游客。王鹏程还是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经过他的短视频推介,润丰村的特色瓜果、乡村美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如今在润丰村,“城市微度假,休闲在丰登”乡村旅游品牌叫得响亮,利思·田园蜜语、润丰宿集、乡亲美食街等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典农云居”“润丰院子”等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移居”到“宜居”,再到“乐居”,在润丰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移民群众正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

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近年来,银川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深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以产业稳就业、以就业稳民生,通过社会融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24年,银川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82元,同比增长8.7%,高于银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收入水平持续稳居宁夏五地市首位,为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系统完备的机制保障与精准有力的统筹推进。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在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过程中,银川专门制定移民致富提升重点任务清单,完善市县领导包抓移民村(社区)工作机制,实现70个移民村(社区)包抓全覆盖,确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同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将重点移民乡镇、移民村纳入城乡融合“1+1+5”建设体系,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针对闽宁镇这一移民致富典型区域,银川还制定《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闽宁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1+4”系列文件及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其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移民致富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产业是致富的根基,特色产业更是移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结合移民地区资源禀赋,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草畜养殖、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移民地区已建成设施温棚3943栋、养殖圈舍391个,蔬菜分拣、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车间35个,农业产业园区14个,闽宁镇、月牙湖乡、良田镇、郝家桥镇4个移民乡镇先后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尤其通过推广“经营主体+村集体+移民(脱贫户)”等模式,让村集体、移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产业发展收益,银川7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百万元,产业带动效应持续释放。

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方面,银川下足“绣花功夫”。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畅通农户自主申报渠道,强化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截至2025年6月底,银川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114户10762人,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11950项,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8项,已消除风险2388户8619人,风险消除率达80.1%,为移民群众切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安全网”。

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社会融入是关键。银川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改善移民村生活条件,目前移民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3%、77.7%和100%,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开展“拒绝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广“积分制”和“网格化”模式,大力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移民群众的情感认同与社会融入,让他们在新家园真正扎下根、过上幸福生活。

接下来,银川将不断压实县乡村主体责任,全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紧盯自治区确定的70个移民致富提升重点村(社区),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公共服务、健全治理体系,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产业特色化、就业多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促进易地搬迁安置区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吴春霖)

编辑:吴佳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