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对文物和文化的热情,业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激励文物博物馆从业者继续思考和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

七月的骄阳下,刚完成沥青摊铺的墨玉县X633县道泛着黝黑油亮的光泽,细密的纹理在阳光下呈现出均匀的质感。

7月30日,种植户麦麦提·艾力驾驶满载葡萄的货车行驶在这条路上,车轮碾过路面只留下轻微的沙沙声,他笑着拍了拍车斗:“从吐外特乡到老兵路这段路好走了,运输时间直接缩短一半!以前坑洼路,果子颠得掉一地,现在这条新铺的沥青路面又平又稳,运到市场的葡萄还很新鲜,收购价都高了些。”

压路机正在作业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眼下,墨玉县总投资逾4亿元的县域路网改造工程正以“分段攻坚、梯次通车”的节奏加速推进。7个项目如银线般串联起墨玉县11个乡镇,总里程达112.737公里。目前已有2条道路率先实现通车,剩余5条正按节点推进。

“已通车的两条路各有侧重,均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墨玉县交通运输局项目办负责人张万介绍,17公里的X633县道吐外特乡至老兵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路基采用三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沥青面层厚度达10厘米,抗压能力较旧路显著增强;8公里的喀瓦克乡至库木鲁克村路段虽为四级公路,但同样配备了完善的排水边沟和路肩加固设计;X633线县城至吐外特乡段的8公里二级公路,更是在基层施工中加入了抗裂格栅,能有效预防路面沉降开裂。这些路通车后,乡镇间往来效率将明显提升,群众对道路提升改造反馈非常好。

在喀瓦克乡——四十七团兵地融合防风固沙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摊铺机、压路机正有序作业,施工人员顶着烈日用三米直尺反复测量摊铺平整度。这条34.8公里的道路不仅是防风固沙的生态线,更是连接两地的致富路。卡车司机库尔班·吉力利蹲在新铺的双向车道旁,用手摸了摸微烫的沥青表面:“以前绕沙丘走土路,下雨就泥泞陷车,现在是四级公路标准的沥青路,别说小轿车,就是货车跑起来都稳当。通车后就能多跑两趟活儿啦!”据了解,该路段施工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即可通车。

工人正在刚刚压过的路面进行作业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年内将完工的重点工程中,国道315线托胡拉乡段正进行路面基层施工,这段1.52公里的二级公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采用双向横坡排水设计,同时架设了通道涵洞和辅道,将彻底解决群众出行横跨国省干线的困境,中央分隔带配备防渗土工布,通车后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此外,两条旅游专线正抓紧进行路基碾压和边坡修整,且全程保持半幅通行——12.417公里的芒来乡至拉里昆湿地旅游公路按三级标准建设,目前路基成型状况良好,路侧设置生态护坡;31公里的英也尔乡至喀瓦克乡旅游路为二级公路,桥涵工程已全部完工,防撞护栏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正转入路面施工阶段,未来将成为串联景区的“黄金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道路均采用改性沥青路面,不仅能承受重型货车长期碾压,还能适应南疆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减少冬裂夏鼓现象,项目单位还在满足条件的路段加设了非机动车道。道路建成后,不仅能让群众出行更快捷舒适,还将巧妙串联起湿地公园、防风林带等生态节点,真正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图景。

“112公里不只是数字,更是千家万户脚下缩短的距离、心中增多的获得感。”张万望着施工图纸上纵横交错的路网说:“此次升级让乡镇间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既能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跑’得更快,也能激活旅游资源、畅通物流血脉。”(刘绍斌)

编辑:姜茸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